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总体情况
2022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学科(学位点)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杂粮生产与加工”“玉鹅种养生态农业”入选新一轮省“双一流”特色学科;依托特色学科,2个学科支撑平台、2个产业项目、2个孵化项目、2个培育项目获支持建设;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获省哲社科学创新计划专项支持。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首次入选ESI全求排名前1%。与此同时,学校加大学科调整力度,将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由校级发展学科调整为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修订《“头雁”团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头雁”团队管理与建设,赋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实现团队自主管理。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进一步调整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同时突出“破五唯”,对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商定相关待遇而非“帽子”。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63人,其中博士15人。自主培养神农青年英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推荐申报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省头雁团队1个。按照省里政策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首批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40人,其中B类1人、C类11人、D类28人。持续推进“博士后师资建设计划”,进站13人、出站8人。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年内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6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2人,省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1人。2022年新晋高级职称人员55人,其中正高职18人,副高职37人。新增研究生导师10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1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33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30人。制定《研究生导师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省、校、院三级培训体系;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第二导师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队伍建设。
二、持续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9项成果获批立项,其中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导师)建设项目1个、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个、特色领域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2个、研究生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项目2个、研究生学术交流高质量建设项目2个。黑龙江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立项建设校级研究生核心课程11项、结题6项;立项建设专业学位案例库9项、结题6项。继续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以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以“过程督导”为抓手,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出台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关于研究生外国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等4个文件(农垦校发〔2022〕29号),增设《美育》《体育》《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3门公共选修课,优化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课程学时、学分,同时增加专业英语为必修课。成立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围绕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查、评估、指导,严格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更好录取优质生源,完善了博士生“申请-考核”办法,实施东北振兴和现代农业专项,本年度共招收各类研究生8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828人,招生规模再创新高。为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本年度共立项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79项,结题101项,取得业绩成果120余项。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和开放合作,本年度获国家支持建设科技小院13个,新增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招收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16人,其中博士生6人。
三、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科研获得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聚焦国家和黑龙江省战略需求,围绕生物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兴和传统产业,制定出台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有组织科研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优化科研组织模式,积极推进重点科技攻关领域专项的组织实施。出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学技术伦理委员会章程》等4个文件,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建设。2022年纵向科研经费到账5572万元,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30项,自然科学类63项,人文社会科学类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5项,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3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2项、联合引导项目18项,黑龙江省学科协同创新成果项目6项。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寒区牛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等三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完成33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可研报告。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对外交流合作,以“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为基础,组织推荐的黑龙江省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已顺利完成备案。
四、完善科技服务与共建机制,推进成果推广与转化
积极推进“厅-垦共建”和包联工作。借助省领导包联学校的契机,建立了省教育厅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八一农大机制,出台了共建合作方案。与垦区合作共建牡丹江垦区绿色农业产业创新研究院、牡丹江垦区奶牛产业创新研究院、宝泉岭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研究院。完成了寒地水稻产业等10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备案工作,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项目金额2500余万元。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选育的5大类47个品种搭载神舟14号飞船第6次进入太空,良种、良法同时创造了高寒地区大豆高产纪录。“创新寒地棚室生产技术”入选“第五届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大庆市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北大荒精神展示馆获批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校获批省教育厅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试点单位。
五、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研究生国际化水平
组织开展2022 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由去年的8个增至16个(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名),合作国家在去年7个的基础上扩展至10个,开展中外导师科研合作项目6项,完成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立科学研究院和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科研平台建设,深化科研项目合作。邀请埃及、印度等10个国家的外方研究生导师20余人参加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哈尔滨)现代农业与食品科学分论坛,加快推动了我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在现代农业领域开展产学研用的合作,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生国际化水平。
本年度具体建设内容详见各学位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